00001
|
664nam0 2200301 450
|
00124
|
51175911
|
00520
|
240415141315.83
|
010
|
@a978-7-5722-4339-4@dCNY99.90
|
100
|
@a20221025d2022 em y0chiy50 ea
|
1011
|
@achi@ceng
|
102
|
@aCN@b330000
|
105
|
@ay z 000yy
|
2001
|
@a稀缺@9xi que@b专著@d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f(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美)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著@g魏薇,龙志勇译@zeng
|
210
|
@a杭州@c浙江教育出版社@d2022.10
|
215
|
@a17,298页@d23cm
|
305
|
@a由Sendhil Mullainathan与Eldar Shafir授权出版
|
330
|
@a本书揭示了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作者认为,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两位作者在书中首度提出“带宽=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概念等式,结合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他们发现:从美国的商场、火车站,到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场,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过于专注于“管窥之见”,变得笨拙和冲动,换句话说,其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会变得低下。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提出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第2部分讲述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第3部分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
333
|
@a经济学爱好者
|
5101
|
@a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zeng
|
6060
|
@a经济心理学
|
690
|
@aF069.9@v5
|
690
|
@aF06@v4
|
701 0
|
@c(美)@a穆来纳森@9mu lai na sen@c(Mullainathan, Sendhil)@4著
|
701 0
|
@c(美)@a沙菲尔@9sha fei er@c(Shafir, Eldar)@4著
|
702 0
|
@a魏薇@9wei wei@4译
|
702 0
|
@a龙志勇@9long zhi yong@4译
|
801 0
|
@aCN@b人天书店@c20221025
|
905
|
@aMUSE@dF06@e339
|
|
|
|
稀缺=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美)埃尔德·沙菲尔(Eldar Shafir)著/魏薇,龙志勇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10 |
17,298页;23cm |
使用对象:经济学爱好者 |
|
ISBN 7-5722-4339-8:CNY99.90 |
本书揭示了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作者认为,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两位作者在书中首度提出“带宽=认知能力执行控制力”概念等式,结合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他们发现:从美国的商场、火车站,到印度金奈的蔬菜市场,从公司白领、机构成员到拾荒者,所有处在“稀缺”状态中的人们,其大脑都会被稀缺心态俘获,过于专注于“管窥之见”,变得笨拙和冲动,换句话说,其认知能力与执行控制力会变得低下。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提出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第2部分讲述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第3部分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 |
● |
正题名:稀缺
索取号:F06/339 馆藏复本情况:2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分配地址
|
状态
|
备注
|
1
|
01400317
|
01400317
|
清远校区流通库
|
在馆
|
|
2
|
01400318
|
01400318
|
清远校区流通库
|
在馆
|
|
读者评价 |
共0位读者参与评论,平均评分: |
我要写书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