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黄土高原“植物-民居”生态共生机理与协同营造方法研究
|
作者
|
菅文娜
著
|
分册号
|
|
分册名
|
|
出版地
|
北京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21.09
|
页数
|
190页
|
开本
|
26cm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号
|
TU986.2
,
TU986
|
科图分类号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00001
|
588nam0 2200253 450
|
00123
|
55944219
|
00520
|
230329153243.10
|
010
|
@a978-7-112-26215-1@dCNY58.00
|
100
|
@a20211220d2021 em y0chiy50 ea
|
101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105
|
@aak z 000yy
|
2001
|
@a黄土高原“植物-民居”生态共生机理与协同营造方法研究@9huang tu gao yuan “ zhi wu - min ju ” sheng tai gong sheng ji li yu xie tong ying zao fang fa yan jiu@b专著@f菅文娜著
|
210
|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21.09
|
215
|
@a190页@c图@d26cm
|
300
|
@a本书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黄土高原‘植物一民居’生态共生源理与协同营造方法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适配于传统村落价值体系的保护利用监测体系与管理体制”和“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县域新型镇村体系”课题共同资助。
|
330
|
@a本书首先区划了黄土高原民居绿化植物,然后以其中的一个亚区暖温带半湿润森林区作为重点研究范围,研究了地区民居种植习惯,对国内外现有的植物与建筑的共生模式与技术进行评析,总结出适合研究区域的模式与技术,并以研究区域的几个典型村为深入研究对象,对民居周边环境中的植物与民居之间的生态共生效益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民居院落、扩大院落及院落组团的植物配置方式及植物选择,从而总结出适合地区的植物与民居协同营造的方法与技术。最后,将其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地区一个典型村落,并拓展到低层公共建筑环境,应用到一个中小学庭院景观设计中,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可应用性和可推广性。
|
333
|
@a园林设计研究人员
|
607
|
@a黄土高原@x庭院@x园林设计@x研究
|
690
|
@aTU986.2@v5
|
690
|
@aTU986@v4
|
701 0
|
@a菅文娜@9jian wen na@4著
|
801 0
|
@aCN@b人天书店@c20211220
|
905
|
@aMUSE@dTU986@e2053
|
|
|
|
黄土高原“植物-民居”生态共生机理与协同营造方法研究/菅文娜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09 |
190页:图;26cm |
本书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黄土高原‘植物一民居’生态共生源理与协同营造方法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适配于传统村落价值体系的保护利用监测体系与管理体制”和“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县域新型镇村体系”课题共同资助。.-使用对象:园林设计研究人员 |
|
ISBN 7-112-26215-1:CNY58.00 |
本书首先区划了黄土高原民居绿化植物,然后以其中的一个亚区暖温带半湿润森林区作为重点研究范围,研究了地区民居种植习惯,对国内外现有的植物与建筑的共生模式与技术进行评析,总结出适合研究区域的模式与技术,并以研究区域的几个典型村为深入研究对象,对民居周边环境中的植物与民居之间的生态共生效益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民居院落、扩大院落及院落组团的植物配置方式及植物选择,从而总结出适合地区的植物与民居协同营造的方法与技术。最后,将其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地区一个典型村落,并拓展到低层公共建筑环境,应用到一个中小学庭院景观设计中,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可应用性和可推广性。 |
● |
正题名:黄土高原"植物-民居"生态共生机理与协同营造方法研究
索取号:TU986/2053 馆藏复本情况:3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分配地址
|
状态
|
备注
|
1
|
01334473
|
01334473
|
清远校区流通库
|
在馆
|
|
2
|
01334474
|
01334474
|
清远校区流通库
|
在馆
|
|
3
|
01334475
|
01334475
|
清远校区流通库
|
在馆
|
|
读者评价 |
共0位读者参与评论,平均评分: |
我要写书评 |
|